本周A股三大指数小幅探底,上证指数涨0.14%,深圳成指跌2.47%,创业板指跌3.36%,中字头概念股刷屏涨幅榜,中国科传(43.81%)、中成股份(43.18%)、中铁装配(40.60%)分别拿下涨幅榜冠亚军以及第四名。分板块看,本周建筑板块大涨5.18%,消费者服务板块本周大跌6.2%。建筑板块涨幅较好,主要原因系证监会高层相关领导在金融街论坛上谈及“中国特色估值体系”及央企、国企估值过低的问题,叠加养老金入市等对低估值高分红板块的偏好,市场开始炒作建筑板块里的中字头央企。消费者服务跌幅第一,主要源于区域性偶发疫情再度出现,市场预期消费环境短期仍将受到疫情影响,情绪面受挫。
虽然本周整体行情并不强势,但是北向资金仍处于净流入状态,全周合计净流入约74.48亿。而本月至今,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高达490余亿。本周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在1亿以上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各大行业龙头公司及大市值白马股,如泸州老窖、贵州茅台、紫金矿业、迈瑞医疗、中国平安、长江电力、立讯精密、隆基绿能、平安银行等等。
本周A股估值整体下降。截至本周五,万得全A、上证50、沪深300、中证500、创业板指PE_TTM分别为16.78×、9.17×、11.08×、23.24×、38.17×。各指数中,中小板指、创业板指估值分位数分别下降4.6pct、2.9pct,降幅居前。
风格层面,本周消费估值多数下降,医药生物、食品饮料、农林牧渔、纺织服装PE分别下降1.20×、1.11×、0.93×、0.21×;周期估值多数上升,钢铁、煤炭、建筑材料PE分别上升0.36×、0.31×、0.30×,有色PE下降0.04×;金融估值多数上升,保险、地产、银行PE分别上升0.67×、0.20×、0.18×,券商PE下降0.12×;成长估值多数下降,计算机、传媒、电子、通信、电气设备PE分别下降2.88×、1.65×、1.10×、0.55×、0.49×。
周五盘后,央行公告称决定于12月5日全面降准0.25个百分点。而这一决定是在落实11月23日国常会的部署。从近期密集出台的政策来看,A股政策底已经形成,但市场为何依旧难以走出较为明显的上涨趋势呢?因为:1)从经济数据来看,国内经济结构表现分化,或仍处于弱复苏态势;2)4月以来国内市场剩余流动性虽有改善,但上修力度依然偏弱。3)国内疫情多地频繁,新增感染人数约1.8万人,按周环比明显上升45%。疫情形势严峻叠加担忧海外通胀反复,“两座大山”压制市场风险偏好或阶段性维持在较低水平。
从历史数据来看,近年来,A股市场跨年行情出现的几率较高。跨年行情启动时间点最早会在11月份,比如2020年11月份至次年2月份,上证指数从3209点上涨至3731点,最大涨幅为16%。较迟可能会延后至次年1月份,跨年行情跟春季躁动行情重叠,比如2019年1月份启动的反弹行情,上证指数从2440点上涨至3288点,涨幅超过30%。
今年A股能否出现跨年行情?需要观察三个方面:1)是否有强有力的政策催化,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到明年的“两会”召开,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文件的密集出台,受政策支持的行业走强概率较大;2)股票市场估值是否合理,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区间,具有跨年行情的可能性;3)流动性是否充裕,本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,有助于提供增量流动性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。综合以上三方面,A股市场具备产生跨年行情的基本条件。一旦情绪面缓解,A股有望重拾上涨行情。
配置上,成长风格或仍将是市场主线,包括:1)高端制造:电力设备(储能、光伏)、新能源汽车(电池、电机电控、能源金属)、机械(通用、专用设备、仪器仪表)和军工。2)出现基本面回暖迹象的消费行业,包括:社会服务、医药生物(医药商业+医疗服务)、食品饮料(食品加工+白酒)等。
免责声明: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,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
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,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vrvkongtiao.com/licai/10790.html